女擦鞋匠:寒风中擦亮异乡人生
一座多元开放、迅速发展的城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无疑将源源不断地吸纳外来人口,包容外来文化。在许昌,一批批家在异乡的打工人,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作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默默无闻地为城市发展作着贡献。
年关将近,推出一组关于在许昌工作、生活的异乡人的“素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录他们“原生态”的生活,体味他们的精神、文化、理想,触摸这个时代的方位感和使命感。
姓名:孙彩芹
年龄:32岁
职业:擦鞋匠
家乡:郏县
昨日下午,在许昌旺车站广场的瑟瑟寒风中,一名戴着黑色手套、穿着黑棉鞋的女擦鞋匠,正拿着鞋刷准备为顾客擦皮鞋。
先用刷子除灰、上油,用毛巾擦一遍,然后上蜡……工序琐碎,但她却精益求精。一会儿工夫,一双“灰头土脸”的皮鞋变得一尘不染,光亮可鉴。
这名在旺车站广场的女擦鞋匠叫孙彩芹,为了生活,干着这份**微薄的惨淡营生。她以自己的真诚和质量支持赢得了一批回头客。
做客许昌,踏上“擦鞋”生涯
寒风中的孙彩芹,脸被冻得通红,但交谈起来,她的双眼炯炯有神,言谈举止显得很干练。32岁的她是平顶山市郏县人。2004年以前,她在郏县一所煤矿当工人,下岗后,来到许昌的姐姐家做客。
一次逛街时,她发现擦鞋这行当“投入小、方便易行、有得做”,就立马回家,花几十元钱办齐工具,第二天就开工了。“记得头一天,喊不出口,一整天只有一个客户。第二天我擦了10双。一个月后,走上正轨,平均每天能擦30多双。”几年来,她一直坚持早晨8时“到岗”,每年工作11个多月。
“专职”擦鞋,讲求用心投入
两元钱的擦鞋工序其实不简单:用刷子除灰、上油,用毛巾擦,上蜡,再用绒布擦……孙彩芹“装备”的鞋油大多是盒装的,有黑色的、棕色的,还有少有的红色,同时备有白蜡和上光蜡;鞋刷备有3把,鞋拖一双。
孙彩芹说,擦鞋也是一门学问,至少需要一种用心投入的态度。擦的时间和力度要有支持,别人2至3分钟,她一般都有五六分钟。另外,用布块拉光也有窍门,一般人用湿布拉光,非常容易就把鞋擦得光亮,但只是当时光亮,水一干就不亮了;而她用的是没有弹性的干布,鞋子被拉光后,可以保“亮”三天。
看待许昌,发展很快的城市
干了多年的擦鞋活,孙彩芹见过各种各样的擦鞋人。她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现在**也不容易,家里还有一对儿女,你说一年到头如果没个千把块钱存下来,怎么行呀。我还年轻,现在苦点儿、累点儿无所谓。”她和丈夫现在租住的地方环境很差,但房租还不到10**,住着也很划算。她说过年时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可要是挣不到钱又觉得回去没什么意义。在孙彩芹看来,许昌这座城市很适合人生存,发展很快,只要用心干,机会很多。
孙彩芹虽然生活在我们这座城市的底层,但她在许昌找到了做人的尊严和**的机会。
擦鞋匠的新身份:
皮革护理员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护部公布了我国第12批新职业,皮革护理员、调味品品评师、混凝土泵工、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等8个新职业“榜上有名”。一些修鞋、擦鞋的师傅认为,承认这份新职业,说明现在从事皮革护理的“身价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