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雪糕普遍迈入2元时代
近日,随着天气转暖,各品牌冷饮大战打响。记者发现,多个冷饮品牌上调了批发价格,上调幅度普遍在20%至30%,今夏要想找到2元以下的冷饮有些困难。与此同时,个别保持原价的产品也在悄然“瘦身”。 两元以下雪糕难觅 记者昨天从本市多个冰糕批发点获悉,**、蒙牛、**等产品批发价格今年大涨近30%,而少售市场上更是难觅2元以下的冷饮。
“梦龙涨价明显,去年卖5元,现在卖6元;巧乐滋从2.5元涨到3元,千层雪也从3元涨到了3.5元。”潘家园一家冷饮小铺的店主告诉记者,涨价的雪糕集中于大品牌的中精心打造产品,涨价范围均在0.5元至1元,涨幅在20%左右。“进价涨了,我们不得不涨。”冷饮店老板说,以**的巧乐滋为例,去年他拿到的批发价格大概为1.7元,少售价为2.5元,而今年批发价已经涨到了2.1元,他的售价不得不涨到3元/支。 劲松附近一家便利店的售货员告诉记者,今年冷饮价格上涨的品种较多,涨幅普遍在0.5-1元,尤其是一些以奶油为主料的冷饮,总体涨幅达到20%至30%。“奶油都涨价了,冷饮也要涨。” “减量不减价”商家玩瘦身 奶油类雪糕价格上涨,一些冰棍类冷饮则悄然玩起“瘦身”。
市民曹近日购买了**冰工厂的冰棍,虽然仍是每根1.5元,但和去年相比,“个头儿”却小了一圈。 昨天,记者从不同冷饮店购买了4根生产日期不同的**冰工厂冰棍,外包装袋上显示,这4根冰棍的生产日期均在今年3月20日前后。其中,山楂爽的重量是75克,冰片蜜桃的重量是80克。但通过网络查询,2010年3月22日**冰工厂的山楂爽的重量是81克,冰片蜜桃的重量是93克。相比之下,山楂爽“缩水”6克,冰片蜜桃“缩水”13克。 涨3%到5%属合理范围 一家大型冷饮企业相关人士表示,牛奶,白糖等原材料今年普遍涨价,雪糕价格上涨也是自然的事。
虽然各大乳企在年报中不约而同地提及成本上涨的压力,但导师分析,这并不能构成冷食大幅调价的合理理由。乳业导师王丁棉表示,对于乳企来说,近一年来成本压力上升明显的只有两部分:价格和人工价格,而原料奶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辅料如白糖的价格比去年还低,因此雪糕如此大规模涨价有跟风涨价的嫌疑。“考虑到人工和等成本,涨3%到5%还算合理,很了就不合理了。”王丁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