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变服务商 汽车后市场年末观察
中国已成为国内外大汽车消费大国,为汽车后市场领域带来了巨大机遇。2011年10月28日, “新机遇,新挑战”汽车工业发展新趋势论坛上,导师一致认为,汽车经销商已不能叫卖车的,应该叫汽车服务商,服务给汽车经销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相比前两年汽车市场的风光,2011年汽车市场表现平平,虽然销量同比是逐年上升的,但对于大部分轿车品牌来说是痛苦的,2011年车市竞争异常激烈,出现大范围价格厮杀。在销量和库存的双重压力下,据了解甚至很多主力车型,有些经销商已经是亏本卖车,亏损额度少则两三百,多则四五千,销售的创收能力下降,经销商压力重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比亚迪近公布的上半年腰包不瘦中同比下滑了8成。
在十月“新机遇,新挑战”汽车工业发展新趋势论坛上,导师称,经历过2011上半年汽车市场的低迷,现在汽车经销商面对的压力主要存在六个方面, , 厂家过高销售目标压力;第二, 厂家网点布局的速度;第三,流动资金的压力;第四, 资金成本大幅度上涨;第五, 政策层面对汽车消费不是很鼓励的态度;第六,汽车市场出现疲态,增长率严重下滑。
“整车销售腰包不瘦通常在20%,而50%以上的腰包不瘦是在汽车维修、养护、用品等汽车后市场中产生的,这才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块‘蛋糕’。”嘉之道汽车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锦泉说。
在义乌华展会展有限公司十月份举办的义博会上,来自国内相关行业的专职人士借中国汽配用品行业标准研讨会暨《各省市4S店系统汽车用品采购目录》发布会的契机,也开始相互交流如何挖掘“汽车后市场”的“”。
业内预测,汽车后市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消费规模是汽车销售市场的四五倍。汽车经销商不能叫卖车的,应该叫汽车服务商,服务给汽车经销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纵观汽车后市场,外资跑马圈地,博世、黄帽子、美国通用、3M、德国伍尔特全面拓展在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项目,蚕食中国汽车后市场腰包不瘦;自主品牌夹缝求生,包括广汇汽车为代表的国内汽车经销商仍小打小闹。“中国汽车后市场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大量的腰包不瘦是外资纷纷进军的重要原因。”徐锦泉说,汽车后市场的产值将是汽车制造业的近7倍。
2011服务主导的时代已叩响汽车后市场门铃,中国汽车后市场导师警示汽车经销商:对新项目、新技术的过度依赖,忽略服务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会让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破产,应该重视服务质量,让服务常态化。
先,技术的高速发展,产品同质化严重,复制性很高,缩短了产品之间竞争力。与此不同,服务带来差异化不易模仿,它才是未来出众的关键。
其次,企业的发展需要管理的提升,体系的成熟,观念的很前。服务的进步化、差异化恰恰回应了这一趋势。在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可视化,服务的现场精细化管理,绩效的考核是关注服务竞争的关键所在。服务的可视化,不单是服务对象的可视服务,同时,增强客户的感官愉悦性也是必不可少,例如,在休息,娱乐之余可以监督自己车辆的维修或者保养进程等。服务是要一次又一次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服务企业,更要满足车主期待。
另外,作为汽车后市场客户服务的特殊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创收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消费者永远是一厢情愿的,关键看你能给他多少,”一位业内导师告诉记者,“现在,汽车服务市场鱼龙混杂,谁能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服务层次上占领一席之地,谁就能拔得汽车服务品牌的头筹。”
结语:汽车经销商转战“售后”服务市场已是大势所趋。汽车销售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使得以往汽车经销商依靠销量来提升业绩的模式变得不再适合,汽车经销商开始转变理念,以售后服务的优势作为突围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