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威中国本土“快时尚”的企业
【渠道网】**邦威一直标榜为中国本土“快时尚“的企业。为塑造形象,不惜砸重金请周杰伦、米帅、林志玲,奥兰多布鲁等一线代言。然而设计上的疲软一直是该品牌的软肋,位于上海淮海路的Me&City旗舰店悄然关门让人不禁感叹:砸重金请代言不如下工夫做好设计。
**邦威旗下推出的ME&CITY从风格到价位再到销售模式上,与H&M、Zara等“国内外平价”如出一辙。可它并没有如愿“快”起来,位于上海黄金商圈淮海路商圈的Me&City旗舰店近日悄然关门,这一事件让人唏嘘的同时不禁揣测:**·邦威的“快时尚模式”是不是“玩不下去”了?作为中国本土“快时尚“的企业,**邦威败走申城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和借鉴:
淮海路商圈位于上海市中心,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进一步地推动了淮海路的商业升级。路易威登、卡地亚等一批国内外一线品牌的旗舰店、概念店、环球专卖店集群闪亮淮海路,品牌旗舰店的加盟,使淮海路也逐步形成了国内外旗舰店的商业模式。“五六年前和现在完全不同,以前适合大众的品牌占多数。如今LV、爱马仕等一线几乎挤占了整条街。”**邦威品牌总监周龙表示,这导致整条街的客户群不再符合他们的定位。
无独有偶,事实一再印证,商圈向品牌转变,都会上演大众品牌的“关门潮”。今年2月,位于南京西路茂名路口的耐克门店传出关门的消息,而同一商圈中的堡狮龙、Tony-Jeans等服装专卖店也在上演“关门潮”。这次的集体“撤退”也正是源于南京西路商圈酝酿的新一轮升级。
之所以创收不佳,也与ME&CITY的大店模式脱不了干系。开设在黄金地段的大店虽然对营造品牌形象有相对优势,然而高昂的租金,又令品牌的亏损度就远远高于这些所谓的“优势”。总监周龙也将原因大多归结于商铺租金太过高昂,而销售量无法覆盖高昂的租金。
可是同处一个商圈,同样定位快时尚,同样采用大店模式的国内外品牌,为什么ZARA,H&M,GAP等品牌试衣间排起长队,而ME&CITY店内顾客门可罗雀?一般来说,庞大的销售量是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获得的,Me&City这些年尽管广告做了不少,代言请了不少,在品牌认知度上离这些国内外品牌还有很长一段的差距。
2008年,邀请《越狱》男主角温特沃斯·米勒,和拥有巴西土著后裔血统,神似亚洲人的名模布鲁娜·特诺里奥做为全新品牌代言人。
2009/10秋冬系列的广告大片由EllenVonUnwerth掌镜,阿格妮斯·迪恩、裴蓓、colemohr、卢克·沃格四位ITGIRLS和ITBOYS出演。
通过这串名单可以看出这些代言都是当时或当今有时尚感和号召力的。然而大多消费者对ME&CITY的转型并不买账,普遍反映,品牌的时尚感不足,过于偏运动和休闲。比较适合学生。
可见要想与H&M,ZARA等品牌抗衡,除了做品牌,做口碑,ME&CITY更多地需要在设计上下工夫。如何能像H&M,ZARA那样落到实处,在设计上把握时尚敏感度,迅速把T台的元素运用到新品中,这是**邦威公司需要继续思考的。
小结:Me&City的快时尚道路不论成功与否,对想走快时尚路线的其他国产大众品牌也是有一定借鉴作用的。随着Zara、H&M、C&A的登陆,本土服装品牌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本土服装品牌依旧靠扩张渠道作为直接的利润增长来源,这种粗放式的增长已经不再适应市场化的需求。而Me&City的尝试正是在告诉我们,在服装行业,模仿的同时,创新和定位的准确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