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机构受家长宠幸 创业要懂得创新
早教机构受家长宠幸,创业要懂得创新。早教班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课程的设置,是不是对孩子有帮助,针对于这个方面的问题,虽然很多的创业者很关注,怎么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怎么让他更好的接受这些东西,很多的创业者还不是很了解。
80后家长青睐早教机构的七大理由
早教机构理由一:尝尽竞争压力,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少80后父母把一句话奉为“至理名言”,那就是:“如果从孩子出生的第3天开始教育,就已经晚了两天。”80后父母在竞争压力下成长,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因而认为孩子的竞争始于婴儿时期,上早教“十分必要”,怎么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早教机构理由二:独生的80一代,严重缺乏幼儿教养经验和知识
缺乏教养经验,寄望早教机构一些早教业内人士认为,城市内, 80后父母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早教经验缺乏。爱尔贝早教中心负责人于春林则说,早教机构之所以如此红旺,是因为80后的爸爸妈妈们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早教机构培养孩子的同时,更多的是培养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
理由三:自己没时间带孩子,老一代育儿理念又太落后
案例:
生于1982年的张静怀孕6个月了,她开始捉摸着给孩子报个早教班,利用自己行动方便的时候已经考察了两个早教班了。虽然张静的母亲很是不理解,认为上早教班既浪费钱又折腾孩子,还不如在家让爷爷奶奶看着。但张静却不赞同,她说,老一辈的育儿观念早过时了,早点给孩子开发智力,孩子会更聪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理由四:让宝宝结交更多玩伴,从小练就布什般的社交能力,很多80后父母都是独生子女,为人父母后又只有一个孩子,玩伴难寻,不少父母们把目光投向早教中心、亲子园。
案例:
胡女士的儿子从4个月起就开始了固定上课的历程。胡女士说,每堂课就是五六个家长,抱着各自的孩子,在一位年轻老师的带领下做操、学坐、玩玩具,还有一些亲子游戏……胡女士说:“有时候觉得这些钱花得并不值得,好多东西自己在家也能做。不过这里宝宝多,就当花钱让孩子进行早的社交吧。”
理由五:从小让宝宝拥有好的生活品味
80后年轻父母自身比较讲究生活品质,给孩子花钱更是不加考虑,全部都用贵的好的,从服装到奶粉全部都是进口货,教育自然不甘人后。
案例:
自从生下宝贝女儿后,给她买东西恨不得都挑选核心的,孩子出生后家里花销骤然增加,虽然也有压力,但总感觉就这一个孩子,**要让她用好的。
理由六:痛恨应试教育,坚决拥护早教机构宣传的素质教育理念
用糖糖爸的话说,糖糖妈是“激进”的早教课程拥护者。在糖糖“入学”之前,这位辞去工作的全职妈妈已经考察了北京市的多家早教机构,包括他们宣传的各种教育理论和上课方式,甚至七田真、杜曼、冯德全、卡尔威特、蒙特梭利等教育导师,糖糖妈也说得头头是道。
理由七:孩子“落后”了,或许是该上早教了
李女士自认非常理智,尤其在面对一些打着“为孩子好”旗号的商业推销时,基本都能果断地摆手说“不”。
“我看过一则新闻,说是两岁孩子开口背唐诗不新鲜,但孩子会背唐诗不会穿衣服才奇怪,导师说是过度和失当的早教造成的。”李女士说,她和先生都认为不能用成人的功利思想培养孩子。
导师点拨:早教机构与家庭教育不对立
有多年学前教育经验的幼儿导师尚杰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早教。
尚杰认为,在早教机构,可以让孩子在集体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家长一对一教育做不到的。再者,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游戏,可以互相模仿优点,学习如何同他人相处、合作,适应社会的速度会更快。
“早教和传统教育并不截然对立,家长不应期望孩子就这样成了天才。早教机构实际上更多是在教家长,家长进步了,小孩才有进步。更多的时间得靠家长细水长流的教育。”尚杰强调,“早教也不是多功能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回家须将学到的办法在平时生活中反复演练。如果家长不能持之以恒,学以致用,那么早教就不会有效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袁爱玲也认为,父母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再好的家庭教育也取代不了机构教育,当然也不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机构教育上,家庭教育和机构教育是互相协调,互相补充的关系,双方如果配合得好的话,可以促使小孩健康成长。
有幼儿导师也提出,对于0至3岁的孩子,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父母的积很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不是某项特长或技能,况且早教机构资质参差不齐,即使正规的早教机构有其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但也不**适合每个孩子,家长应该冷静对待有所取舍。从教育的角度讲,早教机构只能作为临时阵地,家庭才是教育的核心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