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市场的选择性越来越多
出国留学市场的选择性越来越多,而且可选择性也越来越多,出国留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中国留学生的选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把握主动权,留学行业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出国人数剧增——进名校比例不足一成
时至9月开学季,又有一大批中国学子正远渡重洋,去海外各省市留学深造。伴随着近几年留学大军的崛起,我国留学行业创造出了一串串惊人的数字,据留学服务中心新数据显示,从2008年起连续四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很20%;2012年,留学人数近40万,预计今年突破45万;各省市内外国内外学生中,中国生源占比1/6;归国留学生中,很过8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出国留学然而,光鲜的数字背后却掩盖不了一系列尴尬的现实。以中国留学生实力大目的国美国为例,据美国权威媒体新报道,去年在美的19.4万留学生中,有很过七成的中国留学生由于无法立足而不得不回国。在TOP50创新名校中,以每所高校招收200-400名中国学生计算,很过90%的中国留学生与美国名校无缘。
“大多数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非名校,这种现象一点儿也不奇怪,就所有的留学各省市范围而言,能进入名校的也是很少数。事实上,中国留学生的整体水平在国内外上处于中下等,甚至要逊于印度学生。”北京留学服务会长桑澎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了一个数据,以美国为例,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中国留学生比例要很过50%。
“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思维障碍等,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太快,太多不适合留学的学生盲目出国,拉低中国留学生的整体素质。”桑澎说。
出国留学生源竞争激烈——二三流院校主动求变
尽管中国留学生的整体数量在急速上升,尽管大多数留学生后只能进二三四流国外高校,但巨大的人口红利并未让这些二三四流学校在招生方面变得简单,相反生源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实力,中国留学生普遍都有名校情结,都想尽量往名校挤,没有名气的学校往往看不上;第二,即使是二三流高校,也会有自己的一套招生标准,它们在招生的时候也希望在匹配标准的情况下尽可能招到好生源。”留学监理网创始人、留学导师胡本未分析称。
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那些综合实力较弱的院校则开始主动求变。这其中常见的形式是与国内的留学中介机构合作,由留学中介为其输送生源。“以嘉华世达为例,与上百所美国高校合作,其中前100名中有爱荷华大学、特拉华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少数高校,但大多数是100名以后的。嘉华世达在行业内相对来说走的还是精心打造路线,而有些低端中介与不实力院校合作后,直接走批量生产方式。”嘉华世达美国部副总监衣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或者办公室。北京商报记者采访英国考文垂大学中国办公室王老师得知,办公室主要起联络作用,处理学生的咨询并受理相关申请材料。另一家英国兰开夏大学上海办事处区域经理葛继飞则表示,办事处不仅要做相关市场推广,还需要协助招生,少数专职甚至可以直接在中国办事处出offer。除此之外,这些高校还有其他一些主动求变的方式,例如参加国内外教育巡展、进行招生宣讲、与国内高校合作办学等。
留学选择增多——主动权渐向“买方”转移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算起,我国海外留学正由精英化时代向大众化时代转变。“在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你可以看到,20年前只要你足够好,你就可以去留学,有没有钱不是问题;现在只要你有钱,留学不是问题,总有能适合你的学校。”
“一方面,留学信息越来越透明;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海外院校更重视中国留学市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好事,学生的选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把握主动权。”胡本未称,如果把出国留学比做一项交易的话,学生把钱交到校方手上购买服务则完成了一种市场行为,留学生为“买方”,学校为“买方”,主动权正渐向“买方”转移。
据业内人士分析,留学行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是必然趋势,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把握着很少数好资源的名校依然属于强势一方,仍旧把握着重要的话语权。“但这并不代表名校永远高高在上,从近几年的变化来看,一些名校也开始在中国开设办公室、形象展示等,但并不仅仅是为了招生,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综合软实力。”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各大留学服务机构得知,许多学生在申请国外高校时,一般会把申请院校分为三个档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理想院校、目标院校、保底院校,同时会把时间和精力重点放在前两类高校上。这或许表明,在日渐激烈的留学市场中,“买方”的选择正变得日益规范化和多元化。
机遇暗含挑战——“卖方”职能亟待改变
“留学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对于‘买方’的学生来说,还是对于‘卖方’的高校来说,都是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胡本未认为,先面临挑战的将会是留学中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留学中介充当了部分‘卖方’的角色,留学中介以前主要做的是两件事,即贩卖留学信息和包办留学手续,但是随着信息的逐渐透明,这种方式走不远,留学中介应寻求职能转变,向咨询和服务职能转变”。
桑澎则认为,靠在国外设置办事处或者办公室这种模式,同样并非长久之计。“一直以来,所谓的大学办事处一直处于监管盲区和灰色地带,如果仔细追究会发现,国内这些数量繁多的办事处没有几个是真正由国外大学亲自设立的,大多数是由个人代理的,或者以大学命名的公司出现。这其中会滋生很多乱象,各种案例不胜枚举。”
据专项留学导师介绍,对于那些二三流高校来说,采取何种手段招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强调自己的竞争优势。“美国有4000多所高校,经常出现在各种排名榜上的不到1/20。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在选择留学时需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并根据多种因素来综合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仅仅是参照排名。”